《地球上的大气》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0/7 20:38: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wangqingdong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360字。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设计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转换。大气的热力状况是大气能量的反映。它受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发生在大气里的各种现象都是以大气热力状况为基础,因此,大气受热过程是学习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和气候等内容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尤其是启下的作用。
  本课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由此可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辐射及能量转换是发生在大气里的各种现象过程的根本原因,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进一步掌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2、学会运用大气热力基本原理,解释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
  3、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的技能。
  4、知道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会导致全球变暖,危及人类生存,从而增强学生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本课时的内容是通过一个目和一个活动来完成的。大气的受热过程阐述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温室效应”两方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在吸收、反射等。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这是地面增温的主要能量来源。地面被加热以后,又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而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很强,可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截留于大气层中,大气吸热升温后形成的大气辐射中,大部分能量返回地面形成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形成大气的温室效应。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就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太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学习这一部分知识要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三者的概念来源、性质,理解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教材运用“活动”,让学生分析对比月球与地球的昼夜温度变化,通过问题探究,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大气温室效应的理解,启发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时内容短小精练.但图表丰富。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本课时的最重要任务。因此.根据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1、创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课前搜集资料.发现问题,课始则直接用问题导人,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课中利用媒体演示-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探究、讨论、竞答等形式来学习,课尾则布置课下小实验来延伸课堂探究活动,进一步加深大气温室效应的理解等,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2、不论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还是大气的温室效应,都与大气的组成有关。因此学习时应补充大气组成这一部分的知识,该部分知识可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自主学习来完成。
  3、密切联系实际,合作讨论,学以致用,要结合贴近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来理解和把握枯燥的理论知识。如:月球表面昼夜温差为何比地球的大?冬春季节霜冻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加深对大气热力原理的理解,让学生深深体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激发其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4、适当联系其他学科相关内容。学生利用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有关物体温度与其辐射波长的关系的知识,探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不同波长特性及其形成间的因果关系。
  5、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媒体形式可采用动画形式,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要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粗细的箭头表示。内容包括“大面辐射使大气升温及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