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490字。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 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形属于自然环境中的一种要素,自然条件多种多样,人类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本条标准只以地形为例来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一种影响,为此提供一种案例去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应通过举例实际的事实说明,而不要求做纯理论的阐述。
二、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在前一章讲到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本章节则是以地形要素为例来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前一章节的升华,同时为后面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做铺垫。教材中有许多典型的案例以及活动,例如半坡村落,平原与山区聚落的对比,丽江古城,塔里木盆地,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图,四川盆地交通线路图,兰州布局图等,内容丰富,地图典型清晰。为了避免内容过多而显得杂乱无序,教师需注意如何在有效地时间内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如此多的地图而不显得杂乱无目的,因此需要适当地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删改以及注意语言的引导技巧。同时教材缺乏总结性的语言,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需要教师的精炼总结。
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涉及到一部分人文地理知识。高一学生学习地理(一)前三章内容主要是自然地理部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但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时,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本节课需要借助多幅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地图来辅助教学,这样既能从感官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直观的展现各种地形下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分布情况,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准备充分,逻辑思维清晰,有步骤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去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并分析原因。
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聚落的概念和分类,能在地图上找到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知道影响聚落和交通分布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
经济、政治等社会因素;
③ 能够在地图上从平原、山区、高原、河谷等各种地形去分析其对聚落的影响;
④ 能够在地图上对比地形特征以及交通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地形对交通密度、
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Google earth ,在地图上找出典型地形上的聚落分布景观和交通布局状况,设计相关有效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的各种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与态度:
①通过运用Google earth进行教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又能引导络等多种途径去帮助自己学习;
②在课堂中用Google earth展示了我国不同的聚落景观图以及交通分布格局,学生对祖国的地理环境及发展了解加深,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情感,树立爱国主义信念。
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聚落的概念和分类;各种地形对聚落形态、布局、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影响聚落和交通的因素
六、 教学方法与媒体:
讲解法:设计聚落的概念和类型时,不仅需要展示不同的图片进行对比,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在设计重难点时,学生不容易掌握,也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
图表法:运用Google earth 截取具有典型的聚落景观图和交通布局图让学生观看;
提问法: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七、 课时安排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