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1(10份)
- 资源简介:
鲁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10份打包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1.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2.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3.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4.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5.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6.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7.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8.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9.doc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10.doc
课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型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理解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学会利用二分二至光照图,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的变化规律。
重点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
教法及教具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一:导入: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意义,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地球公转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回忆初中内容,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并联系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转移,说明分别从南北极上空俯视,观察地球公转的方向呈现什么时针。
二.新授
课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和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3.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重点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法及教具 地球仪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四、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讲述】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提问】请同学们看书,思考以下问题:
1、季节的划分有哪几种划分?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比较】我国与欧美国家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相同之处是都立足于天文辐射,同为天文四季;不同之处是我国的四季以太阳高度和昼长的数值大小本身(即: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两季就是冬夏的过度季节。)为标准;而欧美的四季更接近实际气候的变化,如夏至日和冬至日分别是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候,但很多地方的实际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平均发生于夏至和冬至后一个月左右。
课题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二分二至光照图,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的变化规律
2.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
重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方法、应用 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教法及教具 图例分析,自主归纳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1、 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及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 黄赤交角的形成。
2、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教具准备:地球仪、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自转方向、速度周期及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读图“阳光花园”正午太阳变化示意图,思考问题:“阳光花园”一楼在六月份阳光充足,到了一月份阳光怎么就被前排楼房挡住了呢?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设计
??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目标解析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能说出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
3.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原因及规律。
?? 知识回顾
1、通过观察,北半球的人们发现小汽车的右车轮胎总比左车轮胎磨损得快,火车的铁轨总是右轨略高于左轨。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
2、简述地球自转的运动特征。
??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停的公转,地球公转中表现出哪些特点?
学习知识
1、阅读教材P14 内容,结合P6图1-1-11“太阳系模式图”和P8表“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的比较”,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 向 公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