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7/3/22 11:49: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950字。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为指导,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采用“三段四步”导学的教学方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知识的主动构建者。采用自主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有多元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教材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在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之后,给同学们介绍了人口的迁移会导致人口的空间变化,让同学们了解人口的迁移出现的原因,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为什么刃口会迁移及迁移产生了哪些影响等内容。
  【导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通过方法指导,例题讲解理解、掌握并学会结合具体材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通过方法指导,例题讲解理解并学会根据具体材料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
  【重点难点】
  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2.人口迁移的影响。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案例教学、启发式讲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认真研读教材,并制作好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到学生手里,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好多媒体课件,编写教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习目标,研读课本,勾画做好问题的标注并独立完成学案,并记录好个人的疑难,准备课上的讨论,认真书写,小组长做好指导和督促。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人口迁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准确,认识也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和基本概念,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概念还容易混淆,对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很少,在解决相关问题时往往存在很多困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的数量变化,掌握了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有关问题。而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除了通过人口的自然增长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来实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板书课题: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目标导学]
  PPT展示导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1:板书:一、人口的迁移
  提出自学要求,要求通过自学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温馨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2:板书: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提出自学要求,要求通过自学理解、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