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案1(10份)
- 资源简介: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学案(打包10套)湘教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14.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过程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0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2城市化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06.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0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0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0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1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分析与选择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1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1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聚落的类型及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2201808244113.doc
城市化过程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城市化的含义、主要标志及意义;
2. 了解乡村—城市转型的概念、类型及表现;
3. 正确认识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4. 理解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城市化含义及主要标志;
2. 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难点:
城市化进程及阶段的判读。
一、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意义
1. 概念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 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在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同性等各项指标,以综合分析城市化的水平和合理程度。
3. 意义
项目 原因 意义
人口转化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产业结构 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文化思想观念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居民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等的发展差距
二、乡村—城市转型
1. 概念
是指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在农村地区发生的城市化现象,包括景观的、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的转型过程,实际上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现代化转变。
2. 类型
在我国,乡村—城市转型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②乡村集镇转变为现代化城市;
③城市边缘区的乡村转变为市区。
3. 具体表现
①景观:乡村景观(阡陌纵横、民居分散)→城市景观(烟囱林立、楼房密集);
②社会:文化教育、思维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改变;
③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④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
三、城市化动力机制
1. 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2. 表现: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3.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四、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城市化特点
一、考点突破
1. 理解和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2. 了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难点:
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所处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 加速阶段
起步时间 早 晚
城市化水平 高,大多在75%以上 低,2000年在40%左右
目前速度 缓慢 迅速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相适应 不相适应
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较早,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劳动力过剩
发展结果 ①郊区城市化;
②逆城市化;
③出现大都市连绵带 ①城市化水平不均衡;
②南美洲国家出现“虚假城市化”;
③南亚、东南亚国家出现“滞后城市化”
人居环境 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重视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 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重要提示】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如果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就会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如果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会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既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共同特点。
项目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在城市化速度方面 快,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
在城市化动力方面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在产业结构变动方面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在人口流动方面 由内地流向沿海;由山区流向平原;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农村流入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
在城市建设方面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环境和生态保护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工业化大力促进城市化进程
【随堂练习】
1. 当前世界城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
A. 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放缓
城市化的影响
一、考点突破
1. 了解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掌握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
(1)城市化进程影响着城市:城市化改变着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衣食住行。
(2)城市化进程影响着农村:城市现代文明深刻影响着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二、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原有的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森林植被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城市化的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改变下垫面性质,产生热岛效应,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的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将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市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十分紊乱 易使城区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的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植被 破坏原有的天然植被,大量的人工移植栽培树木花草 对原生存地的生态群落和环境产生破坏;诱发灾害;破坏历史文物
生态 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及垃圾,干扰破坏生态环境 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
三、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还会对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方式、就业结构、聚落景观、人口和产业分布等。
人文环境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 转变为 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就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
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
人口、产业分布 分散 集聚
经济开放程度 低 高
信息、交通 欠发达 发达
文化、观念 传统文化 现代文明
【随堂练习】
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原先的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B. 城市经济活动强烈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导致城市气候类型的变化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