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170字。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二部分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文登一中 侯凤波 荣风好 姜红静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程标准解读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将洋流的学习归结到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做了大量的简化。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节,教材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海水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然后详细阐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其中洋流的成因是本节的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通过教师的指导,生学会熟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
3、运用地图,归纳并学会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突破重难点宜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四、评价设计
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间回答,90%以上学生能够说出洋流的概念成因分类,通过小试牛刀检测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以举手调查的方式反馈,要求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90%以上。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并有小组代表交流发言,根据“语言描述的准确性、全面性”等评价因素进行互评;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案的问题,完成洋流的地理意义。再通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实现学生总人数达标率为85%以上。
五、教学方法
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视听观察法;逻辑思维法;图文转换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设计流程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