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1(6份)
- 资源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设计(6份)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 教案.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 三圈环流 教学设计.doc
课题 地球运动-昼夜交替和地方时 总课时
授课人 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复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这两种运动形式紧密联系,同时进行。因此,关于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中有些主要是由自转造成的,有些则是公转造成的。本节课主要是复习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昼夜交替和时差。它是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原因造成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是高考考纲内容相对较难的内容,掌握好本节对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有极大地帮助.另外,本节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昼夜交替和地方时。这两大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样选材体现了高中地理教材选编的实用性原则.
昼夜交替是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能感受到的,本部分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昼夜.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和意义.这四个层次具有一定的梯度.
学情分析 授课学生是高二文科学生,由于学生初中及高一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对地球运动产生的昼夜更替和时差缺少必要的理解。因此,学生在完成关于此部分内容的习题时,正确率非常低。
三维
教学
目标 (一) 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昼夜交替的意义;理解晨昏线(圈);理解地理经度与地方时的关系;
(二) 能力目标:正确辨别二分二至日的侧投影和极投影光照图;掌握地方时计算的三步骤
(三) 德育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能力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学 校: 年 级:高一年级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地震波的波速和传播特点,能够区分横波和纵波;
2、解释地球的圈层结构,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点;
3、说明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空间分布一起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地震波与深度变化示意图,总结归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并且学会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内部和外部各圈层的特点,制定表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对比分析的思维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科学探索兴趣,使学生宏观认识到地球的整体结构,唤醒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横波和纵波的区别;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以及各圈层的特点;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空间分布。
难点:通过地震波波速与深度变化关系划分气球内部圈层结构,并归纳各圈层的特点。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1.1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的剖面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结构特点;
1.1.2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1.1.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1.2过程与方法
1.2.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
1.2.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1通过探究地球的圈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求知好学的好习惯;
1.3.2正确认识地球结构,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2.教学重点:
2.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
2.2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
2.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3.教学难点:
3.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3.2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学案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熟记主要洋流名称。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用故事] 先展示几副泰坦尼克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吧!它沉没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纬40度撞上了冰山,导致船体进水而沉没。我们都知道在北纬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那么这就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关,请同学们翻到书57页,现在就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第三章的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