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0份)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10.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2.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3.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4.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5.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6.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7.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8.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9.doc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学习重点】:
公转方向、周期、速度、黄赤交角、直射点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
速度、黄赤交角、直射点移动规律。
【学习方法】:
读图作图、演示法、讲授法。
【学习过程】:
【主干知识自主梳理】:
学生活动一、阅读课本P20-21,根据下列两图,说出知识小结中的一、二两大点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轨道:
围绕中心:
方向:___________,北极上空看________,南极上空看_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_____________形状是__________。
速度:角(线)速度:近日点(____月初)较____,远日点(____月初)较_____
周期: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
第三课时——四季更替和五带、光照图的判断
【学习目标】知道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及特点。认识简单的太阳光照图。
【学习重点】光照图的判断。
【学习难点】光照图的判断。
【学法指导】通过侧视图和极点俯视图分析,会找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昼夜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预习学案】
三、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太阳高度的季节,也是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
春秋季是过渡季节。
(2)气候四季:春季三个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月。
四、五带划分
在下图中注出五带名称,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名称及度数。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2.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
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课前准备区
一、地球的公转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原因:由于⑫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地球的公转第二课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学会分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学习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课本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分析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利用观察法,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学会分析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预习学案】
变化;
地球公转的意义变化;
产生和。
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 夏半年: 长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现象。
夏至日: 最长,最短,出现极昼。
冬半年: 长短,越向北昼越短,北极附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