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湘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9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1/20 9:14: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案(打包9套)湘教版必修1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2.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4.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6.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8.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2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10.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12.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4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14.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和洋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16.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18.doc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读
  学考要求 a 地壳的物质组成 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
  b 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能够区分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c 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代表性岩石及其形成原因
  c 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图示 理解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能够绘制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1.矿物
  (1)概念:具有确定①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②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
  (2)分类:包括③金属矿和④非金属矿两大类。
  (3)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⑤石英。
  2.岩石
  (1)概念:岩石圈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体积较大的⑥固态矿物集合体。
  (2)分类
  a.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⑦地表以下冷凝形成,如⑧花岗岩喷出岩:岩浆⑨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如⑩流纹岩、安山岩和⑪玄武岩
  b.沉积岩风化过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漫长岁月    ⑫沉积、固结而成突出特征具有层次,称为⑬层理构造许多沉积岩中含有⑭化石根据沉积物质命名,如⑮砾岩、砂岩、    ⑯页岩、石灰岩等
  c.变质岩成因:温度、压力等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    结构、⑰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举例: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等
  3.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二、地壳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概念:岩石圈和其下的⑳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21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    为○22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23岩石圈不断诞生或消亡,从而    产生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24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2.岩石的转化
  (如上图)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25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26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岩浆冷却凝固可形成新的○27岩浆岩。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必考a、b)
  喷出岩和侵入岩有何区别?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学考要求 a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a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b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a 地质构造的类型 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
  c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能够结合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及图示说明地表形态的成因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⑧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⑨运动状态。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边界类型 地貌 举例
  ⑩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 常形成高峻的⑪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⑫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 常形成深邃的⑬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⑭岛弧 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
  在板块的⑮张裂地带 常形成裂谷或发育成海岸 如东非裂谷带、大西洋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强烈⑯碰撞和水平⑰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⑱背斜,如图中A、B处;中间向下凹陷的叫⑲向斜,如图中C处。
  (2)断层
  岩层受力发生⑳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21位移。其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部分叫○22地垒,如图中A处;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23地堑,如图中B处。
  2.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24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25断裂和错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必考a)
  [方法技巧]
  歌诀法记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地质作用地表变,沧海桑田海陆迁;能量来源有不同,分为内外两作用;地球内能引内力,岩浆活动地壳动;外力作用显神通,太阳辐射重力能;风化侵蚀再搬运,洼处沉积固成岩;内力地表起高低,外力削高填低平。
  [学以致用]
  下列地貌景观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学考要求 a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
  c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 能够结合某一区域地表形态来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c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加深对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认识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表现为①风化、侵蚀、搬运、②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③平坦。
  2.外力作用可以形成侵蚀—堆积地形:
  地区 外力作用 地表形态
  横断山区 ④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 ⑤挤压抬升,流水下切 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 ⑥内力抬升、流水侵蚀 千沟万壑
  3.外力对地表的沉积作用:大河中下游地区⑦地壳下沉、泥沙沉积形成⑧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干旱地区,沙粒沉积形成⑨沙丘。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影响如⑩修建梯田等。不利影响如毁林开荒、⑪围湖造田等。
  一、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必考a、c)
  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分别是什么?
  提示:(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探究归纳]
  外力作用与地貌
  1.侵蚀作用和风化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
  侵蚀作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流水侵蚀 冲
  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河流上游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
  溶
  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中低纬度可溶性岩石分布区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槽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陡崖、海蚀柱等海蚀地貌 沿海地区
  2.沉积作用与地貌
  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地区
  沉积作用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
  冲积平原等
  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
  的黄土堆积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
  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学以致用]
  读宁夏平原分布图,完成(1)~(2)题。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看,宁夏平原的形成受到(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挤压下陷  D.断裂下陷
  (2)贺兰山是我国的(  )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B.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C.种植业和畜牧业分界线
  D.中、西部经济地带分界线
  解析 第(1)题,宁夏平原是地壳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形成的。流水沉积属于外力作用。第(2)题,贺兰山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分界线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而贺兰山的降水量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答案 (1)B (2)A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必考c)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