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5份)
- 资源简介: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打包5套)湘教版必修1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1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20.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22.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3.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24.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3.3.2主要陆地自然带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26.doc
浙江专版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归纳提升学案湘教版必修120180926328.doc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学考要求 a 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b 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变迁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理解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作用和环境变化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③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时期 全部灭绝 部分灭绝
古生代末期 原始鱼类、古老两栖类 ④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中生代末期 ⑤恐龙 海洋中50%以上的
⑥无脊椎动物种类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地理环境要素之一;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⑦改造自然,并能有意识地提高这种⑧适应和⑨改造的能力。
2.产业革命以来,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
(1)原因:人类对⑩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2)实例:大量燃烧⑪化石燃料、砍伐森林,使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通过社会发展和⑫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⑬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3)启示:尊重和顺应⑭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⑮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必考a、b)
地质发展史分为哪几个代?爬行动物时代是指哪一个代?
提示:地质发展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是指中生代。
[探究归纳]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学考要求 b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c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能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来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a 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b 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 理解生l物、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影响
b 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是①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2.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②整体的改变。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不同性质的土壤,可以反映不同的③气候、地表物质、④地形、水文条件、⑤生物乃至人类活动。
2.成土母质的作用
(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⑥物质基础和植物⑦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2)成土母质对土壤的⑧物理性状和⑨化学组成均有重要的影响。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1)成土母质:稳定的因素。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⑩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⑪性质与强度⑫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4)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⑱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积极影响:培育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⑲水稻土人类消极影响:造成土壤⑳退化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修复○21生态系统和改善○22环境质量。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第1课时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考试标准】
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
学考要求 b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 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并能够阐述成因
b 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了解地球表面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c 产生地表不同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理解地球表面地域分异形成的主导因素并能够比较主导因素的不同特征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①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②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③自然条件的差异。
2.地球表层差异性的特征:④有序性、⑤普遍性。
3.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基本因素:⑥太阳 辐射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分布特点:沿⑦纬线延伸,随⑧纬度变化
4.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经度地带分异制约出现差异性的基本因素:⑨水分条件分布特点:沿⑩经线延伸,随⑪经度方向变化
二、垂直分异规律
1.制约出现差异的基本因素:⑫温度和⑬降水随高度变化。
2.分布特点:受⑭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
三、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在地方⑮地形、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各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必考b、c)
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最突出?
提示: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探究归纳]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受热量和水分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不仅存在地域分异,而且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如下表所示:
比较项目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
规律 延伸
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
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续表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
案例 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方向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